客房預訂

雀巢怡養晚寧奶粉全新上市,全方位調整入睡速度和睡眠質量

2024/2/23 19:46:33

北京2024年2月23日 /美通社/ --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質量是影響身體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然而,《2022中國國民健康睡眠白皮書》與《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等權威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問題,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對當代成年人而言,失眠并非睡不著那么簡單。失眠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睡眠障礙的一種,包括難以入睡、睡眠不深、醒后不適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長期受睡眠問題困擾,會使人精神注意力以及記憶能力下降,情緒上容易出現煩躁、易怒等情況,并破壞人體免疫力,增加各種慢性病風險,對身體健康帶來挑戰。比起“靈魂自由”,當代中國人或許更需要“睡眠自由”。

為了基于日常營養調整睡眠,雀巢瑞士洛桑研究中心歷經數年研究,于2023年9月在第十四屆亞洲營養大會上,全球首發最新睡眠研究成果,以臨床試驗證明:源自天然食物及營養素的營養組合“色氨酸+桑葉提取物+鎂+鋅+高蛋白”可有效提升入睡速度,并調整睡眠質量。僅5個月后,基于該研究成果的雀巢怡養晚寧配方奶粉就在近日迎來全球首發,并在中國率先上市,實現了科研成果到產品的快速轉化,直接復刻臨床試驗配方,以食物營養激發人體自身睡眠力,全方位調整入睡速度和睡眠質量。


臨床實證:亞洲權威睡眠機構實證晚寧奶粉活性成分效果

在配方研發和產品創新過程中,雀巢始終秉持科學實證的理念,將充分的科學依據和臨床驗證視為核心基礎。雀巢瑞士洛桑研究中心集全球睡眠專家,歷經三年研發的全新睡眠發現臨床應用切實有效。亞洲權威睡眠機構基于嚴謹科學的試驗設計,對包含中國成年男性和女性在內的多名臨床試驗對象進行了連續多天的對照試驗,記錄臨床試驗對象的入睡所需時間、次日活力、放松感和困倦感。從科學假設到臨床效果,證實了以日常膳食品為載體,“色氨酸+桑葉提取物+鎂+鋅+高蛋白”五大營養物質的科學組合可以有效調整睡眠速度和質量,并提升次日狀態。

入睡快:臨床試驗證實可使受試者客觀入睡所需時間減少

在對臨床對象的入睡所需時間展開多日跟蹤式研究后,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服用含有晚寧活性組分樣品的受試者入睡所需時間客觀上減少了15%[1]。這一過程中,雀巢怡養晚寧奶粉配方五大營養組合中的色氨酸、鎂和高蛋白組發揮了主要作用,幫助大腦分泌晚安信號,調節生物鐘,助力輕松入夢。


睡得好:臨床試驗證實可使受試者次日有活力、心情好、少困倦

對于已受到睡眠困擾影響的人群而言,睡得著很重要,睡得好更重要。除了入睡時間減少外,相比對照組,臨床試驗中服用含有晚寧活性組分樣品的受試者次日更有活力,心情更好,且困倦感明顯更低。這是由于雀巢怡養晚寧奶粉配方中的桑葉提取物和鋅兩大核心成分,能夠幫助受試者保持整晚血糖減少波動,讓肌體得到充分休息,維持更飽滿的精神狀態。

面對市面上的眾多睡眠產品,除了效果之外,安全無依賴也是消費者關注的一大重點。雀巢怡養晚寧奶粉所有核心成分均來自天然食物和營養素,其中核心成分色氨酸的主要來源是源自天然牛奶的濃縮乳清蛋白粉,以牛奶為基底,以食物營養激發人體自身睡眠力,適合長期飲用。


源自瑞士營養科研,臨床實證為基,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專業營養支持

依托源自瑞士的全球營養科研實力,雀巢怡養始終堅持以科學實證為基石,以臨床實證效果為證據,有效滿足了本土市場對均衡膳食營養的差異化需求。此次雀巢怡養晚寧配方奶粉的全球首發再次證明了雀巢怡養對中國市場的持續深耕和關注重視。如此前雀巢大中華大區高級副總裁及奶品業務負責人王雷在訪談中所說:“雀巢怡養有信心持續依托源自瑞士洛桑的全球科研,基于深度的本土洞察,進行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本地化創新,為全體熟齡人群,打造專業、實效、可靠的營養補充解決方案。”

改善國人睡眠質量已成為健康中國行動的關鍵任務之一。《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制定了國民增加睡眠時長、提高睡眠質量的目標。通過雀巢怡養晚寧配方奶粉的全面上市,雀巢怡養品牌致力于充分發揮自然營養的力量,基于科學實證配方,調整中國消費者睡眠質量,邂逅自然晚安,迎接活力早安。

[1] 臨床試驗注冊號:NCT05372900,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Sleep Quality and Improve Next-day Mood and Cognitive Benefits”;2023亞洲營養大會報告,“Mulberry Leaf extract combined with Tryptophan taken at the evening-meal results in improved sleep and next-day cognitive function in adults – from scientific hypothesis to clinical efficacy“,